給父母的孩童近視防控建議

很多人不知道,小時候近視,會增加罹患成年後的白內障、青光眼、黃斑部病變、視網膜剝離的機率。為什麼呢?近視,是因發育期用眼過度,導致眼球變形、前後拉長,不只產生近視的 “度數”,更會影響眼球正常結構,造成退化性疾病發生。高度近視500度以上,度數越深,就越增加中老年眼睛重大疾病的機率。

近視的原因有很多,像: 遺傳、環境、生活習慣等。近視雖然可以用眼鏡或隱形眼鏡、近視雷射來矯正,但只是讓您近視度數消失,卻不能改變近視導致眼球變形的問題。
所以,最好就要從小就避免近視的發生,控制近視度數以免增加,才是最重要的。

台灣未滿18歲近視者世界第一

台灣有近視王國的稱號,根據兒童近視流行病學報告指出,全球近視率的排行由高到低為東亞73%、美洲42%、歐洲40%、非洲10%以下。其中,台灣未滿18歲近視占比高達85%、位居世界第一。而教育部的統計也顯示,台灣的學童,罹患近視的總數居然高達百萬人左右。

「假性」近視是什麼? 近視居然有真假?!

「真正」的近視是因為用眼過度、眼球變形,讓光線進入眼球後,聚焦在錯誤的位置。近視的人看近的東西還行,但看遠就模糊。

假性近視,用白話說,是”暫時” 的近視。原因是在長時間、近距離用眼時,眼睛內部的睫狀肌用力過度,一直收縮,讓眼球”內部” 水晶體形狀改變,所產生的近視。這時候眼球整體還沒變形 (不是真正的近視),只要停止用眼、多休息、點散瞳劑,幫助睫狀肌放鬆,這樣假性近視就會消失。

假性近視不只孩子才會發生,自從手機普及之後,很多成年人也會有假性近視。那怎麼判斷假性近視呢? 在門診時,透過點短效型散瞳劑,讓睫狀肌放鬆,再去量測眼球度數,這時候近視度數消失的話,就是假性近視;反過來說,如果點了散瞳劑,近視度數仍然不變,那就是眼球變形後引起的 #真性近視 了。

另外要注意,假性近視累積久了,可能變成真性近視,尤其是還在發育的兒童和青少年,眼球尚未定型,容易因為過度用眼,讓假性近視和真正的近視,同時增加,必須要特別注意定期檢查和治療!

該怎麼控制近視呢?

控制近視的方向可以分為兩大類;一種是預防近視的發生,另一種則是減緩近視的加深。

  • 每週戶外活動12小時:最新科學研究發現,適度曬太陽,可以讓視網膜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加,延緩近視產生;戶外活動也能避免孩子過度近距離用眼,減少眼球負擔。目前研究建議,每週累積12~14小時戶外活動,就能減少近視發生機率。

(註): 在2018年針對台灣學童進行的戶外活動預防近視的研究中指出,在學校規定學生每天增加至少80分鐘的戶外時間後,近視發生率從17%下降到8%,近視度數從0.38屈光度下降到0.25屈光度。)

  • 控制用眼時間:看電視、玩電腦、手機等3C產品,高亮度加上近距離,特別容易產生近視。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,6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螢幕產品,6歲以上建議每日勿超過兩小時,且每隔半小時休息幾分鐘,避免眼球過度使用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勢:孩子在看書、寫作業、玩電子產品時,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,不要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,不要把書或屏幕放得太近或太遠,不要在光線太暗或太強的地方用眼。一般來說,書或螢幕與眼睛的距離應該保持在45~70公分以上左右,光線應該柔和而均勻。
  • 定期檢查眼睛:近視及早發現,及早治療,效果是最好的。近視越深,眼球變形越嚴重,越難矯正和併發症也越多,因此盡快發現近視和控制它,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  • 近視兒控眼鏡 (週邊離焦鏡片):這款鏡片和一般近視眼鏡不同,它把角膜塑型片的原理,應用到眼鏡鏡片上;不只抵銷近視,還能有效控制近視,避免度數加深。
  • 角膜塑形片:這是一種特殊的夜戴型隱形眼鏡。透過重新塑造眼球形狀,來達到抵銷近視、同時控制度數的效果。使用塑型片的孩子,白天時近視度數會幾乎消失,不用戴眼鏡;到晚上睡前,再把鏡片佩戴上去,以維持隔天的治療效果。相當便利。
  • 散瞳劑眼藥水 (阿托品藥物Atropine):散瞳劑是歷史最悠久,價格便宜、相當安全的近視治療方式。根據最新研究,低濃度散瞳劑(0.1%)就可有效減緩近視兒童近視加深,現在市面上更有推出0.05%和0.01%超低濃度散瞳劑,能有效減輕孩子使用散瞳劑的副作用: 如怕光、模糊、刺痛等等。
給父母的孩童近視防控建議 - 眼科醫師|徐浩恩-守護美好視界
給父母的孩童近視防控建議

養成良好用眼習慣,積極注意孩子的視力變化,不僅能夠預防近視的發生,還能夠有效避免近視的惡化,讓孩子保持好視力! 遠離近視相關的疾病!